聊城鋼管公司行業管理存在什么問題?
“過去十幾年中,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帶動下,聊城鋼管公司工業仍處于靠量取勝的粗放式發展階段,行業管理工作不能完全滿足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要求。”4月2日,在“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媒體通氣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苗治民說。
苗治民說,聊城鋼管公司行業2012年以來遇到的發展困境,既受國內外宏觀經濟變化的影響,也與行業發展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相關,主要原因是處于經濟上升期形成的巨大產能對應經濟下行時的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近十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鋼鐵工業總量不斷擴張,粗放式的發展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產能無序擴張、產業集中度低、資源保障力弱、市場惡性競爭、環保壓力大等問題日益顯現。
苗治民指出,從行業管理的角度看,突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現行管理方法不適應行業發展要求。近十年來,鋼鐵行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之一是控制產能過快增長。行業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審批,如嚴格控制新項目上馬、銀行不予貸款、土地不予供應等。但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下,在有產量就有效益的大環境中,企業更多地注重規模擴張,致使聊城鋼管公司產能逐年攀升,多年來通過行政審批手段嚴格控制產能收效甚微。
二是鋼鐵工業成為各地投資的重點。鋼鐵工業屬于典型的資金密集型、人員密集型產業,關聯帶動性強,產值大,利稅高,就業人員多。鋼鐵企業都是當地的利稅大戶和支柱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財政收入、解決就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成為地方重點支持的行業和投資的重點領域。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鋼鐵工業布局混亂,產能盲目擴張。
三是公平競爭的市撤境不完善催生了行業亂象。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在環保、質量、財稅等方面執行標準不統一,缺乏公平競爭的市撤境。有的企業雖巨額虧損,但為了維護企業的社會功能,仍然繼續生產;有的企業在地方政府的鼓勵下,仍然熱衷于擴規模、鋪攤子;有的企業在節能環保等要素成本上投入較低,靠犧牲環境換取短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