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軋精密鋼管:經濟放緩隱憂
經濟放緩隱憂
11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正回購操作,期限28天,規模1000億元,較上一期增加了500億元,利率為4%。這已經是央行連續第四周進行正回購操作,而整個2月,凈回籠現金也達到1.42萬億元。
12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資金面依然寬松:隔夜品種小幅上升2.7個基點至1.9000%,1周品種和2周品種分別下跌4.7和8.7個基點至2.2110%和2.2080%。
統計顯示,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05.44萬億元。如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的流動性也只有5250億元左右。在央行多次正回購回籠流動性的背景下,緣何降準的預期迅速升溫?
一名券商分析師認為,當前貨幣流動性依舊寬裕,且本周到期資金較多,客觀上加大了央行的沖銷壓力。但他同時認為,相較此前,流動性最為寬松的時期或許已經過去。
資金市場流動性寬松逐漸遠去的同時,2月宏觀經濟指標則顯示了經濟形勢的不容樂觀。
2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錄得50.20,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仍處于榮枯線以上,但在趨勢上是繼續下行。
“2月份PMI指數回落至50.2,符合預期。這是自2013年6月以來制造業PMI指數連續3個月下滑,進一步印證了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制造業增長走軟的態勢。”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預計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一季度的季調折年環比增速將降至7.2%。
與此同時,2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511.76億美元,同比下滑4.8%,其中出口1140.94億美元,同比下降18.1%,為2009年9月以來的新低。
“季節性因素、高基數效應以及外貿訂單的持續下降,導致2月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到4年來新低。”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第一大國,但是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已難以持續,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和地價的上升,加工產業線和外貿訂單向新興經濟體轉移。
|